之江夜读 | 每一个孩子,都是全世界
题记:
这篇文章写于2018年12月,修改于2021年12月。
回想起来,三年已逝,这一届孩子,已经于2021年9月毕业,但凡家长有些能力的,都安排孩子到县城去求学了。也有个别留守儿童随务工父母去了大城市。但更多的是留在山里求学的孩子,甚至还有不少留守儿童。
每日清晨,山路边上总会有瘦小的孩子背着书包等公交车,回家途中,公交车上也会有小小的身影背着书包临窗安静坐着。
虽然乡村教育较之以往,特别是学前教育,目前已经是有所发展,但乡村交通不发达,经济滞后,却是孩子成长求学路上的硬伤。
这里有着太多的留守儿童,这里难以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这里的孩子有一大部分家庭年收入仅两三万元。相对于有父母接送、照顾、辅导的县城孩子,他们的未来,唯有靠自己,甚至,因局限于条件,他们都很难能走出大山,一个仅仅二十来人的班级,竟还有一两个孩子读不起书,无法一次性拿出学费。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能做的,只能在这三年时光里,尽己所能去陪伴他们成长。
《每一个孩子 都是全世界》
——记一次家访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次期末家访,天很冷。由于不熟悉小镇,加上有些孩子家可能比较偏远,我便付费请当地有三轮电瓶车的一位村民充当我的司机。
虽然心理上已经有预设,但我依旧没想到这一趟家访,会让我这个普通老师如此感慨:这里的爸爸妈妈们,培养孩子真的是从娃娃抓起,是把孩子当成全家的希望。
我教小班。
一个小姑娘,她的妈妈每天骑电瓶车25分钟送孩子上幼儿园,虽然25分钟并不长,但这一路却十分颠簸。
租用的三轮电瓶车从幼儿园到她家足足开了半小时,中间还爬了三四分钟几乎是50度的陡峭山坡,因那段时间常常下雨,山路经雨水持续冲刷变得泥泞不堪,到处坑坑洼洼。我在车上感觉非常恐惧,三轮电瓶车原先就易晃悠,在这样的山路上,更是晃荡得厉害,令人惊慌。
到了她家,我看见孩子妈妈对我的突然到访异常兴奋,甚至开始翻箱倒柜想给我掏点这山海之地的土特产,面对这样质朴的家庭,想起刚刚半小时颠簸的山路,我忍不住问她:
“附近没有幼儿园吗?”
“有,但幼儿园不好,地方小,老师不专业,老大是就近读的,小的想送镇上,读好点的学校。”
听着她的话,我沉默了。
就是为了孩子读书啊!每天风雨无阻,在这样颠簸的山路上来回,这需要多少期待才会长年累月舍近求远坚持呢!冬日山里冷冽的寒风,夏日海岸线的暴晒,这中间多少艰辛,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这是对学校、老师,抱着多大的信任和期望?
当然,我印象极深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孩子。
一个平时较安静的男孩,住在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房子里,里面的住户都已经走光了,只剩下这一家人,当我租用的三轮电瓶车摇摇晃晃爬着石头坡时,望着两边在冷风中呼呼后退的树影,看着悄无人烟的路,我的心里直发毛,这越走越黑的路莫不是错了?里面真的还有人么?
正当我疑惑得心里直打鼓的时候,一个石拱门映入眼帘,司机师傅说:“到了,车子这里上不去,你自己走一段路,沿路直走就会看见的。”
拾级而上,下过雨的石子坡,走起路来十分打滑,在碎石子小道上弯弯绕绕了许久走进了一个类似于古时的木屋四合院,斑驳的墙,脱了漆的木柱,暗沉的朱红窗居然闪着星星落落的灯光。我疑惑地打通了电话,家长走了出来。对我的突然到访,家长似有许多的不自在。
只见她闪着眼神说:“这老房子原先是孩子奶奶的,她随女儿去了上海,这个小的要读书,家里也没人带,只能自己回来带孩子了,这地方,老师,您不好找吧。”
我赶紧说:“不会不会,司机是本地人,找来还是很顺利的。”
家长言词中的不自在、客气和孩子此刻的欢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孩子见我到访,一改平时安静的样子,兴冲冲、啪嗒嗒地爬上木阁楼,在一阵咯吱咯吱的响声后,拿着字卡从楼上乐呵呵地下来,在我面前一张张展示着自己的勤学努力,甚至,拿起了童话故事书读了起来,乖巧的模样让我觉得自己遗落了一颗明珠。
虽然家长此刻在边上一直说自己没读过书,随便教教,怕自己发音不准确......但这絮叨的声音越来越缥缈,我感觉自己内心的愧疚感蔓延开来,已经无法自处。
我愧疚,并不断责备自己居然没有发现班级里有一个这样默默地将全部精力投放在孩子身上的家长;我愧疚,责备自己居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家长是用了多少力量,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认识这么多的字?是出于怎样的教育焦虑,怎样的生活无奈,才会待在这个小山村里孤身带孩子?直到她说起已经在中国美院读书并拿着奖学金自力更生的大儿子时,我忽然有点欣慰,穷苦的人,真的可以靠着勤勉读书得到更好的未来。
此刻的我,再一次问自己:你是否真的是一个好老师?这样的孩子,在你班里一学期了,你,关注到了吗?这个孩子的成长关乎着整个家庭的兴衰啊!你真的明白你身上的责任吗?
出来时,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还有一个平时有点胆小的女孩,因为家住在山上,妈妈为了方便孩子读书,到镇上租了一个房间,全家锅碗瓢盆睡觉都在一处,妈妈做一些小手工,爸爸接一点小活,没有稳定而丰厚的收入,只能勉强度日,但却把所有的期许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当我到访时,已经是夜里九点来钟了,走进敞开的木门,是一条狭长昏暗的走道,昏黄晃悠的灯光连看人都有点累眼睛,我却在这样昏暗的尽头看见她伏案忙碌,桌上是零散的贴纸。因为事先没有电话联系,她对我的来访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只见她急忙忙地放下手工活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在身上擦了擦手:“老师,你怎么来了,我去给你倒杯水。”
我问:“孩子呢?怎么这么迟还在工作?”
她颔首露出怯色,指了指身后的房间,有些含糊地说道:“孩子刚睡下,这不是也没什么事情么,就多做一点,老师等一下,我给你倒杯水,你先坐。”
我环顾这方寸之地,赶紧说:“不用不用,你去忙吧,我马上就走的。”
此时,脑海想起她每天送孩子到班级时都会对我说:老师,我家孩子如果上课不专心,你骂就是了,狠狠批评。
回想起这每日必讲的话,曾几何时,我都当是句场面上的客气话。但经过此次家访,我相信:这个家长,是真的怕孩子学无所得。
这上面的事情,在我这一届班级里并不是个例。
当晚家访的十七个孩子,有近十个家庭,在夜里,家长都还在勤勉劳作一些小活儿,为多赚十几元钱而努力。
他们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给孩子穿戴整洁来到幼儿园,吃最健康的食物,却留给自己最多的不堪和困难,从不言说。
回想这一学期中的照顾不周、疏忽,家长从未责怪,甚至连不满都没有表达过,我突然鼻子一酸,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作为一个从教十余年的教师,因为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而开始反思教育,因为看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开始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未来,因为看过《致青年教师》而控制自己作为教师的情绪,因为看过《参与孩子的成长》而尝试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深深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之面,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的影响力。
因此,我常常“吾日三省吾身”,深怕自己毁了某一个孩子。
但我问自己,我真的明白为人师的意义了吗?真的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了吗?
在结束家访回家的路上,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某些人的全世界。
这句话,在我脑海中出现。
对于它,我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汇聚着一个家庭满满的爱,承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是一家人殷切的期盼,是他们的全世界啊!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临溪流以静对,访草木以素心,登高极目知天地之大,置己苍茫知寸身之微。
愿我这个微不足道的老师,站在世界这个微不足道的角落,发光发热,在这场教育之旅中,多有风景,常思常悟,常有收获。
文/李素琴
苍南县赤溪镇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丨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易炼红:谋深谋实关键招 聚焦聚力新突破 切实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浙江担当
» 今日立夏,你称重了吗?下周开始,阳光蓝天白云要来了,吃胖系列也来了→